音乐节简介
亚洲与欧洲作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地理上分跨在欧亚大陆板块上。作为地理上连接互通的两大洲,文化艺术上的交流与商业上的交流一样, 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
商业上的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为这一文化互通的历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约一千年前著名的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就在他著名的<<Die Wunder der Welt>>中,对这种文化互通与交流有着非常细致的描写,也可以作为全球化的最早范例之一。
音乐作为文化传统的载体,与语言文字一样,对文化互通有着非常重要以及积极的意义。欧亚文化中,分别有其特殊的,代表各自身份的音乐文化传统,而欧亚的音乐文化传统千年来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与共通之处,他们从经济交流中产生,从未终止过相互影响。
然而,近百年来,由于亚洲在经济上的暂时落后以及欧洲美洲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导致了文化传统失去了他原本的互通交流作用,形成了欧洲文化输出的单行道。而亚洲在失去经济优势之后的百年后的今天,也仍旧在重新找寻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这种认为欧洲文化单方面“先进”的思潮导致了亚洲以及其他地区的文化,以及音乐的发展拥有欧洲单方面的文化影响,并或许失去了本身文化特质与音乐自身的发展方向,更失去了千百年来文化作为互通交流的本质,单方面融入“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影响了文化传统多样性。
跨传统文化音乐节的意义
“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当今世界文化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是在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文化背景当中, 西方内部逐渐产生并壮大的不同声音和新思潮。以理论和实践的方式在东西方社会内部改变思维方式,推动文化进行换位思考,达到真正的东西方对话,促进真正的文化创新,这是柏林跨文化音乐节的举办初衷,并在此得到了当今许多文化界知识界有识之士的欢迎与支持。
在全欧洲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世界艺术家,音乐家,哲学家与思想家聚集的德国,在其首都柏林即将举办的跨文化音乐节,将引领当今音乐发展的新潮流,为世界各地从事传统音乐及现代音乐的音乐家带来新的艺术灵感,引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Berliner Festival für Transtraditionelle Musik 2024
柏林2024国际跨传统音乐节
组委会成员
Prof. Helene Harth
音乐节组委会主席
海伦-哈特教授(博士后) Prof. Helene Harth 是一位古典语言学、德语和罗曼语研究的德国顶级教授,德国罗曼语研究协会代理主席,哲学系系主任,德国波茨坦大学、什切青大学意大利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担任永久客座教授。
曾获得蒙特奇奥奖(Premio Montecchio)卡洛-贝托奇奖(Premio Carlo Betocchi),意大利外交部 "Zibaldone "奖、"骑士 "勋章和 "学术棕榈官员 "勋章。
艺术总监钟一韵作为当今著名作曲家及柏林亚洲艺术乐团团长,在探索跨传统音乐语言方面是欧洲的先锋人物。
作为演奏家和作曲家,他经常受到巴黎 "Festival de l'imaginaire"、格勒诺布尔 "38, Rugissant"、台湾音乐节和东京夏季音乐节等音乐节的邀请。他带领柏林亚洲艺术乐团的首张 专辑获得了 "2012 年德国音乐奖"(Preis der Deutschen Schallplattenkritik 2012),并多次获得柏林文化参议院颁发的奖金。
作为独奏家与不同流派的音乐家、作曲家和艺术家合作演出,参加新作品的首演,发展、完善和扩展她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为 "日本政府艺术家海外学习计划 "奖学金获得者和国际现代乐团(IEMA)成员。
以下中国民乐类乐器均可报名:胡琴类拉弦乐器,吹奏乐器如笙箫笛及管子唢呐,琵琶及阮等弹拨类乐器,扬琴,各类民族打击乐
西洋类乐器均可报名,其他民族或国家乐器演奏者可以提前咨询组委会:
info@ttmberlin.de
初赛
网上作品征集截止日期: 2024年3月31日
复赛
2024年4月, 入选选手将在北京ICMA进行第二轮现场精英选拔比赛
第二轮选拔出的选手将进行online关于跨文化作曲与演奏的培训
决赛
2024年8月
被选入第三轮的作曲及演奏者将赴德国参加音乐节展演与学习活动
包括跨文化专家讲习、研讨会、讲座、著名的跨文化乐团交流和排练以及参加演出或演出自己的作品(作曲)
初赛(网上作品征集)
作曲类:
作曲类参加选拔者需要提交至少 两部 作品,其中一部为本人创作的作品,作品要求选用至少一件或全部使用非欧洲管弦乐器的所有传统乐器为作曲编制。作品长度不超过15分钟。
另一部作品为改编作品,时长不限。改编范围可以涉及任何国家与地区的传统音乐及传统乐器(例如使用琵琶或其它传统乐器演奏的改编的巴赫的音乐作品等)。
两部提交作品需要作者提供中文或英文版的写作及改编心得,阐述作者对跨音乐文化传统的认知与期待,以及阐述作者在创作及再创作阶段对跨文化的解读与创意。文字必须不能少于500字。
器乐类:
器乐类参加选拔者可以独奏或重奏形式参加,需要提交至少 两部 作品。重奏类不能超过5人。参加选拔者需要提交两首作品的演奏视频:
其中一首为参加选拔者演奏的 1950 年后创作的作品。作品必须有非欧洲文化特征(如美学,题材,体裁,语言等),参选者为此乐器的演奏者或演奏者之一。
另外一首作品为改编作品。改编作品须来自于与参选者演奏乐器不同的文化传统。(可以非原创)(例如使用琵琶或其它传统乐器演奏的改编的巴赫的音乐作品等)
每首时长不超过15分钟,均以视频形式上传到视频网站,并发给报名处视频链接。视频链接需至少6个月有效。
两部提交作品需要演奏者提供中文或英文版的演奏心得,阐述其对跨音乐文化传统的认知与期待,以及阐述作品在创作及再创作阶段对跨文化的解读与创意。
复赛
第二轮复赛选拔将在2024年4月前后进行。复赛将以现场比赛的形式,现场演奏初赛演奏或创作的作品,并在演奏环节结束后,以中文讲解作品的演奏心得与跨文化意义。
通过复赛被选入决赛的选手们,将在决赛前参加为期两天的线上培训。培训内容为跨传统音乐作品主题背景下的美学,演奏法,记谱法,乐器法的讨论与训练。
在培训结束后,举办方将正式公布决赛阶段的器乐编制,与演奏技法的要求。参选者将按此要求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创作 / 演奏习得一首新作品。
音乐节展演与决赛
被选拔作曲与演奏类选手将于2024年8月被邀请参加决赛阶段的展演以及音乐节的一切活动:
被选入第三阶段的作曲及演奏者,将可以免费参加2024年8月在德国柏林举办的跨文化音乐节的所有活动,其中包括音乐节所有音乐会的观摩,所有学术报告以及讨论活动,所有跨文化音乐创作及演奏相关课程,同时作曲者的作品将在相应的音乐会上被当今乐坛活跃的著名跨文化乐团演奏。被选拔的演奏者将直接参与音乐会的排练。
在音乐节最后一场音乐会后,组委会将评定出跨传统音乐创作奖以及跨传统音乐演奏奖获奖选手(奖金各1000欧元)。
入选第三轮的选手参加所有在德国进行的音乐节活动全部免费,主办方将为选手发邀请便于选手提前签证,并为选手行程的定制提供协助(参赛选手须自理酒店及机票),方便选手赴德参加第三轮比赛选拔及其它活动。
初赛(网上作品征集)
作曲类:
作曲类参加选拔者需要提交 一部 作品,可以是原创作品,要求选用至少一件或全部使用非欧洲管弦乐器的所有传统乐器为作曲编制,或 改编作品 (例如使用琵琶或其它传统乐器演奏的改编的巴赫的音乐作品等,) 改编范围可以涉及任何国家与地区的传统音乐及传统乐器。被改编的原始作品不限年份。
需要作者提供中文或英文版的写作或改编心得,阐述作者对跨音乐文化传统的认知与期待,以及阐述作者在创作及再创作阶段对跨文化的解读与创意,字数不限。
器乐类:
器乐类参加选拔者可以独奏或重奏形式参加,需要提交 一部 任选作品,年份不限。重奏类不能超过5人。参加选拔者需要提交作品的演奏视频,每首时长不超过 15 分钟,均以视频形式上传到视频网站,并发给报名处视频链接。视频链接需至少6个月有效。
需要演奏者提供中文或英文版的演奏心得,阐述其对跨音乐文化传统的认知与期待等,字数不限。
复赛
第二轮复赛选拔将在2024年4月前后进行。复赛将以现场比赛的形式,现场演奏初赛演奏或创作的作品,并在演奏环节结束后,以中文讲解作品的演奏心得与跨文化意义。
通过复赛被选入决赛的选手们,将在决赛前参加为期两天的线上培训。培训内容为跨传统音乐作品主题背景下的美学,演奏法,记谱法,乐器法的讨论与训练。
在培训结束后,举办方将正式公布决赛阶段的器乐编制,与演奏技法的要求。参选者将按此要求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创作 / 演奏习得一首新作品。
音乐节展演与决赛
被选拔作曲与演奏类选手将于2024年8月被邀请参加决赛阶段的展演以及音乐节的一切活动:
被选入第三阶段的作曲及演奏者,将可以免费参加2024年8月在德国柏林举办的跨文化音乐节的所有活动,其中包括音乐节所有音乐会的观摩,所有学术报告以及讨论活动,所有跨文化音乐创作及演奏相关课程,同时作曲者的作品将在相应的音乐会上被当今乐坛活跃的著名跨文化乐团演奏。被选拔的演奏者将直接参与音乐会的排练。
在音乐节最后一场音乐会后,组委会将评定出跨传统音乐创作奖以及跨传统音乐演奏奖获奖选手(奖金各1000欧元)。
入选第三轮的选手参加所有在德国进行的音乐节活动全部免费,主办方将为选手发邀请便于选手提前签证,并为选手行程的定制提供协助(参赛选手须自理酒店及机票),方便选手赴德参加第三轮比赛选拔及其它活动。
柏林2024国际跨传统音乐节
通过邮箱联系我们
info@ttmberlin.de
柏林2024国际跨传统音乐节
通过微信联系我们
birdinberlin